最近搜索
  • 量化融合
  • 新聞資訊
  • 新聞資訊
  • 福建廈門
  • 廈門盛初網絡

專家觀點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促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時間: 2022-11-18 09:37:37
來源 原創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中國電子報》“兩化融合助力新型工業化”專輯近日刊發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吳金城主任署名文章《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促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敬請持續關注。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工業化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成立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上海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將兩化融合作為推動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手抓激發產業數字化創新活力,一手抓激活數字產業化引擎動力,努力提升兩化深度融合生態承載力,促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深化創新驅動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的關鍵一招,是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上海開展“工賦上?!毙袆?,率先布局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


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搶占高端產業制高點。將智能制造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點,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智能制造裝備規模達到800億元,全國領先。建立標桿性智能工廠、智能工廠、優秀場景三級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制定“一廠一案”、專班推進機制,組織企業智能化改造診斷,重點培育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化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5類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設60家智能工廠,兩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工業互聯網深入發展,賦能產業新動力。著力完善平臺賦能體系,建成寶信、電氣數科等2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全球120萬家企業、822萬臺工業設備、153萬個工業數據集,涌現出3.5萬個工業APP,持續推動產業數字化縱深演進。聯動長三角建設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松江),承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持續開展工業互聯網“春天行動”,推動約100個重點項目列入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數量居全國前列。2021年上海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19.1%,居全國第二;工業互聯網模式創新突破比例9.5%,居全國第三;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87.7%,居全國第一;25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基于數字化轉型平均降本8.4%、提質7.14%、增效10.7%。



強化科技支撐推進重點產業領域數字化轉型


上海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創新型產業,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按照“一業一策、分類推進”的原則,建立工作推進專班,著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電子信息領域,聚焦IC設計、裝備、材料等關鍵環節,通過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數字化協同平臺實現上下游聯合攻關,打造數字全流程、模擬及晶圓制造全流程EDA工具鏈。


生命健康領域,聚焦AI+新藥輔助研發、臨床試驗、生產加工等環節,構建基于標識的醫藥供應鏈,如國藥生物上海公司研發的“疫苗追溯碼”,實現了疫苗冷鏈物流作業零差錯。


汽車領域,發揮上汽等鏈主企業優勢,打造集合汽車原材料供應、設計研發、制造物流、售后服務等數字供應鏈體系,培育“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新模式。


高端裝備領域,聚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推動復雜產品設計、生產、服務全過程的數字孿生,推動云設計、云仿真、云評估、云驗證,如滬東造船廠剝離出來的東欣軟件,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船海企業提供設計、制造、管理等完整自主工業軟件產品的軟件公司。


先進材料領域,深入推進“數字+”,賦能企業加快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供應鏈、設備能源、安全環保等全方位管控和協同優化,如華誼新材料智能工廠實現計劃、生產、操作“全程在線、閉環式管理”,正在打造化工行業的智能化工廠。


時尚消費品領域,聚焦食品、飾品、化妝品、康復用品、電子消費品等,打通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形成“需求定義設計、需求定義制造”的新供求關系,如致景科技連接全國45萬臺設備,覆蓋全國1/3產能。



立足項目牽引激發企業主體新活力


企業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主力軍,上海全力做好企業服務的“店小二”工作,通過數字化賦能企業組織模式、業務方式與就業范式創新變革,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和韌性,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一是推動兩化融合貫標,依托國家現有的完善推進體系和支持政策,累計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估超過1萬家,啟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超過2000家,上海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全國領先。


二是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實施“工賦鏈主”梯度培育工程,聚焦工業標識解析、工業數據等專業服務,遴選培育超過100家工業互聯網“隱形冠軍”。發揮“鏈主”企業的雁陣帶動效應,建設落地一批產業鏈協同等綜合性應用場景。深度發掘一批值得全市推廣復制的應用場景,以“揭榜掛帥”方式,推動首批196個AI+、5G+、區塊鏈+、北斗+等應用場景開放。


三是加快優質項目落地。推動海爾、小米等近50家工業互聯網重點企業與市區開展戰略合作。培育壯大新生代互聯網企業,加快建設張江在線、長陽秀帶、虹橋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夯實發展底座打造兩化融合發展新生態


上海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鞏固提升數字發展服務能力和水平,筑牢兩化融合走實向深的發展底座。


一是夯實兩化融合基礎設施。實施“雙千兆寬帶城市加速度計劃”,累計建設5G室外基站超5.5萬個,室內小站超19萬個,累計推進756項5G創新應用,實現中心城區和郊區重點區域連續覆蓋,寬帶用戶下載速率總體達66.35Mbit/s。聚焦連接、計算、融合能力實現“三提升”,優化算力設施布局,統籌推進人工智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制定IPv6流量提升和應用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二是推動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發布實施《上海市數據條例》,聚焦數據權益保障、數據流通利用、數據安全管理三大環節;揭牌上海數據交易所,對接數商300余家,掛牌數據產品80余個;召開全球數商大會,首批100家數商企業簽約,“數商”新業態加速構建;依托工業大數據聯合創新實驗室,推動數據、算法、機理綜合創新和賦能。


三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支撐能力。組織開展網絡安全、工業軟件等關鍵技術攻關,持續釋放數字產業化動能。實施工業軟件三年行動計劃,重點聚焦CAD、CAE等基礎性、關鍵性、緊缺性軟件,部署攻關任務。加強關鍵數字技術突破、軟件和智能產品升級,打造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軟件、量子通信等領域近百個重點項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上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聚焦“3+6”新型產業體系,圍繞元宇宙、在線新經濟等新賽道、新品牌,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鏈主”平臺、智能工廠、超級場景、創新生態“四位一體”的兩化融合發展體系。面向未來,上海將堅持走好“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續寫兩化融合發展新篇章。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L|天天摸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精品Aⅴ一区二区动漫|caoprom国产一区|91亚洲色欲国色天香www